自2013年下半年学校党委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个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北航党纪字[2013]7号)以来,校纪委以“四个注重”要求和“四项创新”举措,积极组织协调,扎实推进财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资产管理处、招标采购管理中心、校医院、网络信息中心、资产公司、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处8个单位开展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以下简称“三个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截止2014年9月,各试点单位研究确定涉权业务(职权)85项,绘制业务流程图83个,通过引入BPMN标准规范绘制业务(权力)运行流程图84个,提取涉权事项(权力控制点)285个,根据分权和制约原则编制的“六要素”职权目录通过学校内部联审、互审及校外专家评审把关得到完善,确保权力运行有依据、有制衡、有监督,基本完成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建设任务,取得了五方面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四个注重”,确保科学性实用性
一是注重提高认识,激发内在动力。通过研讨提高理论认识,把握在权力结构运行层面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对廉政风险判断和系统防控的必然要求;通过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理解日常业务管理与廉政风险防控相互促进的必要性和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谋私滥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三个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注重配置科学,避免主观主义。各试点单位通过引入标准业务流程规范,确保涉权事项(权力控制点)查找确认科学;通过经验上的业务工作流程和逻辑上的权力运行流程相统一,确保简明业务流程图、权力运行(业务)流程图和职权目录内容对应关系科学;通过流程再造,确保权力静态结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和动态结构(程序制约、时序制约和示权制约机制)配置科学。
三是注重成果实用,避免形式主义。各试点单位把“三个体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将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工作内化到具体业务管理和制度建设当中,达到了通过抓“三个体系”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的效果,避免了试点工作流于形式。
四是注重规范指导,明确工作标准。在不同阶段及时制定并下发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范指导文件,相继下发了《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个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职权目录编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标准。
二、“四项创新”,确保工作推进有效
一是创新技术手段,科学判定权力控制点。资产公司和网络信息中心在试点工作中,创新性地引入BPMN2.0标准业务流程规范,将简明业务流程图转换为权力运行(业务)流程图,解决了权力控制点科学查找和准确判定的关键问题。通过技术培训,该技术在其他试点单位得到推广使用。
二是创新概念和途径,深化工作提高实效。提出编制职权目录六要素(职权名称、行使主体、涉权事项、职权运行说明、行使依据、权力制约关系),各试点单位将每个职权细化分解、并根据分权和制约原则优化权力结构、编制职权目录;将“三个体系”建设与学校“卓越管理工程”、“和谐校园工程”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效。
三是创新协调制度,及时把握进展解决问题。建立试点工作联系人协调制度,纪检干部一对一跟踪各试点单位实施情况,工作进展汇报列入办公会规定内容,会上讨论的意见会后及时反馈给试点单位。近一年来,还不定期的组织8个试点单位集中开展交流4次,单独听取招标采购管理中心、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处等部分单位汇报情况5次,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与试点单位共同总结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是创新评审机制,确保工作质量。2014年7月,采取专家评审和内部联审两种方式,分别对试点单位《简明业务流程图》、《权力运行流程图》、《职权目录》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评审;2014年9月,采取校外评审和单位互审两种方式,分别对8个试点单位的《职权目录》进行了专门评审。实行“三上三下”把关机制,有效保证了总体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五方面成效”,廉政建设业务管理双促进
一是廉政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医院总支书记亲自起草实施细则、绘制流程图、编制职权目录等,主动梳理优化本单位管理流程;招标采购管理中心主任多次与相关单位负责人探讨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和规范性文件;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主动提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等等。在“三个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所有试点单位的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都签订了个性化廉政责任承诺书。
二是权力结构配置得到优化。2013年学校通过机构改革中成立的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实现了学校层面上的管采分离;科研院增加了“信息发布”监督环节,取消了无审批依据事项;网络信息中心优化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权,实施项目各环节专人专项跟踪管理;财务处提出了10条权力运行优化措施;如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处优化了“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管理权”的运行程序,行使主体增加到2个部门、7个岗位,实现了程序制约和层级制约。
三是职权目录内容清晰科学。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绘制简明流程图,并根据职权法定原则,试点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内容,选取确定业务办理过程中有关审批、审核等涉权业务(职权),绘制业务流程图;通过引入BPMN2.0标准规范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科学提取涉权事项,并连贯、清晰、准确地描述权力运行的过程,明确了权力运行的各关键环节,为实施信息化防控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分权和制约原则优化权力结构,各试点单位将85个职权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细化,编入包括6要素的职权目录,具体明确了“谁有权”、“谁负责”和“谁监督”,为规范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内控制度建设得到完善。各试点单位通过制定和完善民主决策、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科研管理等制度共计42项,提高了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管理服务规范性有序性、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规范性。例如,财务处修订发布了学校《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建处修订了《基建工程变更及洽商管理规定》等,网络信息中心制定了学校《IT治理制度建设系列管理制度》等,科研院出台了《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发布规定》等,资产处制定完善了学校《资产管理办法》等,招采中心修订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办法》等制度。
五是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财务处通过职权目录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了各项职权的运行程序、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完善了防控措施,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科研院把“三个体系”建设与规范科研管理有机结合,按照“管理规范化、程序合理化、审批合法化”的新要求推进工作,公布岗位职责和100多项业务流程,接受教职工监督,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校医院实现了合理的收权和放权,优化了工作流程,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受到患者欢迎。
四、阶段总结与下一步工作部署
9月17日,学校党委组织召开了试点单位“三个体系”建设阶段总结会,充分肯定了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8个试点单位的推进情况各有特色,一把手尽心尽责投入,纪委办组织协调有力,整体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成效。
“三个体系”建设是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学校将在完善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建设基础上,继续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各试点单位坚持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一岗双责”,纪委加大指导和组织协调,并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形成可推广的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