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建设是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三个体系”)中的第二个体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部署和纪委的组织推动下,2014年9月,学校已经总结了第一批8个试点单位“三个体系”建设第一个体系即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的建设成效、经验与不足,部署推进工作;同年10月,启动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经管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政办公室、人事处、学生处、校团委共8个第二批单位试点开展“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截止2015年10月,第一批和第二批共16个单位基本完成了第二个体系即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各单位按照学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单位一把手为“三个体系”建设责任人。部分试点单位还成立领导小组推进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员积极参与、共同研讨推进的工作机制。经济管理学院把“三个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学院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学院班子成员全部纳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并吸纳学院各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坚持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联席会强力推进、教代会工会组织监督、学院机关创新驱动、全院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建工作组指导执行具体建设工作。
二是借鉴经验,提高效率。第二批8个试点单位注重借鉴第一批试点单位在“三个体系”建设中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了第一个体系即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的建设任务,为顺利推进第二个体系即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通过引入标准业务流程规范(BPMN),明晰权力运行过程,确保涉权事项(权力控制点)查找确认的科学性;通过经验上的业务工作程序和逻辑上的权力运行程序相统一,确保业务流程图、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职权目录内容对应关系的科学性;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确保权力静态结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和权力动态结构(程序制约、时序制约等机制)配置的科学性等。
三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结合本单位实际,各单位把“三个体系”建设作为系统梳理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契机和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和要求,注重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力求取得实效。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按照“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建设制度、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思路,边学习、边研究、边推进、边实践。外国语学院坚持职权事项提取配置、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章制度新增修订、信息化防控工作相互渗透、共同推进的“三个体系”建设原则,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二、成果成效
通过第二个体系即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建设,两批16个试点单位以涉权业务运行监督为核心,分类梳理信息350余项,并分别编制完成了本单位的《信息公开目录》,制定了《信息公开实施方案》,新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60余项,信息公开意识和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得到增强,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分类梳理信息,编制完成信息公开目录。各单位对本单位应该公开公示的信息以及来自于其他方面(上级有关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信息进行了分类梳理。
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处梳理了工程项目合同审批签订、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管理等信息共5类10项;财务处梳理了财务收费、预算安排及收支情况等信息共13项;科学技术研究院梳理了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工作流程、职权目录等信息共9类34项;资产管理处梳理了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处置情况等信息共3类12项;招标采购管理中心梳理了招标公告、中标结果公示等信息共7类11项;网络信息中心梳理了基础信息、信息化项目管理等信息共5类13项;校医院梳理了药品、物质采购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共4类23项;资产公司梳理了产学研合作、公司内部管理等信息共8类19项;党政办公室梳理了本单位重大事项、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等信息共6类13项;人事处梳理了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结果公示等信息共7类28项;学生处梳理了奖助学金评审、兼职辅导员招聘等信息共7类21项;校团委梳理了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社团经费管理等信息共12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梳理了教务、科研活动、学生管理服务等信息共12类82项;经济管理学院梳理了招生、财务、科研等信息共8类30项;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梳理了招生考试、教学质量等信息共10类64项;外国语学院梳理了职称评审、年终绩效考核等信息共6类38项。
各单位将分类梳理的信息统一编入明确公开内容、责任主体、公开方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限和异议渠道六要素的《信息公开目录》,从信息公开的不同角度,规范监督权力的运行。
二是规范公开程序,建立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根据主动公开信息和依申请公开信息两种不同信息类别,试点单位规范了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信息发布程序,确保所公开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动公开的信息一般经过责任主体信息收集整理、部门领导审批(重大事项信息公开还要经领导小组审批)、保密审查、信息专员汇总统一发布等环节;依申请公开的信息一般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信息公开办公室(或专员)、统一收集、相关人员直接或提交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审议和经保密审查后书面回复等环节。
试点单位建立和完善了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内部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如校医院等单位设置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职代会负责对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个别单位外还专门设监督检查组长岗;财务处规定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对财务处信息公开进行内部监督,对不依法履行财务信息公开职责、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人给予处内批评教育或进行相应责任处理;人事处等通过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或者是第三方组织例如监察处、申诉委员会、教代会等的外部监督,通过完善内控制度或者工作机制监督权力运行过程;党政办公室坚持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在严格遵守学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信息公开。
三是风险意识增强,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三个体系”建设过程同时也思想认识深化的过程和风险意识提高的过程。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通过“三个体系”建设增强了相关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意识,信息公开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由被动公开变为主动推送。党政办公室、校团委、人事处、学生处等通过“三个体系”建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以及按规章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意识。
各试点单位通过制定和完善民主决策、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科研管理等各类相关制度,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管理服务的规范性、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党政办公室起草了学校规范性文件管理、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规定6项;人事处修订完善了教职工延退工作管理办法、出国(境)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新增经费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等制度4项;经济管理学院在原有9大类89项廉政防控制度基础上,新定或修订制度13项,将涉权事项的防控措施制度化,涉权事项相关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公开范畴并写入制度。校团委修订、制定学校社团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校团委半脱产学生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9项。
四是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各试点单位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通过“三个体系”建设促进了不同业务之间交流,为实现AB角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并通过简明业务流程图提前了解办事环节和流程,使教职工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办事时间,并通过收权放权合理统一协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学生处通过“三个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保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公平、公正,在学生中播种廉洁种子,促进塑造风正气清的校园廉政文化。
三、几点体会
一是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了“三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党委把“三个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规划部署工作,并将建设情况列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年底廉政工作检查重点,加强领导和监督,一张蓝图干到底。在“三个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专家交流咨询会、工作总结会等场合,党委书记亲自听取汇报、亲自部署指导、亲自督促推进。
二是学校行政领导高度重视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行政继续把“三个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一岗双责”的重要载体,落实廉政责任。学校分管校领导对试点单位“三个体系”建设工作亲自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主管副校长亲自参加所分管的第一批试点单位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建议要求,鼓励攻坚克难。
三是学校纪委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指导,有效保障了“三个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度。纪委继续实施试点单位联系人制度,通过邮件、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主动联系试点单位,掌握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及时跟踪指导,例如在工作推进的重要环节,及时下发《关于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阶段性文件,明确工作规范,协调推进工作。
四是“三个体系”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学校从提升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高度,重视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与学校综合改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紧密结合,构建学校健康发展的廉政廉洁生态环境,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