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和美建家风 廉洁齐家促发展——学校开展“勤廉和美”家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2016年第1期,总第340期)

作者: 时间:2016-08-24 点击数:


    家风建设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每一名党员干事创业应练好的基本功。日前学校党委和纪委在全校教职工党员中组织开展了家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勤廉和美”家风教育 


   
一、思路与做法

   
组织开展家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促进校园和谐。通过学习交流,提高对家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反映教师、干部和职工不同特点的家风建设规律,以好的家风浸润教职工的德行修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践行优良家风,在日常行为上体现出立世做人的风范和工作生活的格调,在校园里形成“勤廉和美”家风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互相促进、合力向上的良好氛围。
6以来学校党委和纪委在全校教职工党员中组织开展了包括读书自学、交流研讨、宣传典型等内容的家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编印推荐家风学习参考资料为配合各党支部和教职工党员的学习,纪委办公室编印了《家规、家书和家风》一书主要内容均来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人民日报,既有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的“六尺巷礼让为先、笃素堂廉俭传家”,朱熹的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又有谢觉哉的“对人宽、对己刻”,任弼时的“一生有三怕”等革命先驱的家书家信;既有《家风建设是作风涵养之要》、《家风是人生的奠基石》等论述文章;又有江苏扬州何园的“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江西金溪陆九渊家庭的“兄弟六人皆才俊、一门儒风传千年”等生动故事。很多党员不仅自己认真阅读,还让家里的子女一起读,在“谈谈我的家风”主题支部活动前,先开个小家庭会议进行交流。同时,学校党委精心选取了《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8推荐书目,供大家参考阅读
2.组织“谈谈我的家风”交流研讨全校192个基层党支部通过座谈交流、微信讨论、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家风交流活动,共组织了200多场家风讨论交流会。在活动中,全体教职工党员不仅交流了阅读《家规、家书与家风》和推荐书目等的心得体会,而且围绕孝敬老人、家庭和睦、事业帮扶、教子有方、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进行了研讨后勤集团党委各支部交流发言党员年龄段从5090后,有的讲子女教育,体会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意义;有的讲孝老爱亲,感受父母慈爱、子女孝顺的爱与温暖;有的讲邻里和谐,将家庭的小爱发扬光大;也有的讲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体现大爱在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政学院党支部成员在交流中围绕家庭关系相处、子女教育等问题发表感言纷纷表示要了解家史,自觉做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将其运用到学生的课堂上
3选树宣传“勤廉和美”家风表率。学校从各支部、分党委层层推荐的“勤廉和美”家风表率候选人中,评选出部分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家风表率,以在校报和校新闻网专题发布“勤廉和美”家风系列报道的形式,共同传颂“勤廉和美”家风。近期,集中宣传了6名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家风表率进行系列报道,如:《玫瑰花与猪笼草的故事》介绍了在《自然》上发表原创论文、成功仿生制造出能够使液体从低往高无动力单向流动表面的我校机械学院张德远和研究生院冯秀娟夫妇“和谐家风促进事业发展、教子有方传承和美家风”的事迹;传承“孝亲敬老、诚信助人、勤俭持家、律己奉献”家风的数学学院王进良教授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事迹;弘扬“爱与责任”使南北混合、民族融合的技术型家庭其乐融融的我校机械学院李刘合教授的事迹;敬老爱亲做实事,关心老人献真情的航空学院杜奔新老师的事迹

、成效与启示
1以家风建文化。通过谈谈我的家风主题党日活动,引起了教职工党员对家风建设的重视和思考,形成了弘扬“勤廉和美家风的明确导向,树立了“勤以立身、俭以养德、信以处世”的校园价值坐标,为构建党风正、学风好、校风淳校园文化贡献了正能量。
2以家风促工作。在研讨交流和选树宣传典型中,突出加强在和谐家风促进事业发展方面的引导,《玫瑰花与猪笼草的故事》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发挥了有力的榜样引领作用。
3以家风促党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教职工带头传颂“勤廉和美家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升了思想境界,结合自身家庭生活与工作实际,向先进看齐,找出不足与差距,做更加全面的合格共产党员。“勤廉和美”家风建设,必将有力推进党风、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互动发展。
   传承和发扬重视家风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积极营造“勤廉和美”家风,使持家有规、传家有训、和家有为、兴家有道蔚然成风,是每个北航人的光荣使命,
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正,那么整个校园乃至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正”起来。同时,以具有北航特色并能够反映教师、干部和职工不同特点的优良家风,来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有助于夯实崇廉拒腐的思想基础,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赵晶)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委办公室 京ICP备05004617-3